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Nitraria pamirica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20秒
帕米尔白刺
Nitraria pamirica Vassil.
中国植物志>> 第43(1)卷 >>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>> 白刺属 Nitraria

6.帕米尔白刺

Nitraria pamirica Vassil. in Nov. Syst. Pl. Vascul. 11: 341. 1974.

矮灌木,高12-25(30)厘米。茎由基部多分枝,枝常伏卧,不孕枝顶端刺针状;老枝灰白色,皮开裂,无毛;嫩枝白色,有光泽,被短伏毛。叶长(5) 10-17(25)毫米,宽(1.5)2-3.5(5)毫米,条状匙形,下部渐窄,先端锐尖或钝,全缘,蓝绿色,稍肉质,两面被短伏毛或仅背面有毛或近无毛;托叶膜质,脱落。花序生于枝端,蝎尾状,花期花序轴长约3.5厘米,着生8-20朵花,花梗及花序轴密被伏生短柔毛;花萼宿存,长达2.5毫米,稍有毛或无毛,下半部结合,裂片宽三角状,先端锐尖;花瓣白色,矩圆状卵形,长3-4毫米,宽1.5-2毫米,边缘反卷,先端稍凹,呈兜状,具短爪。果鲜红色,干时较暗,有时近黑色,卵形,长8-9毫米,径5-6毫米,中部稍缢缩,基部稍平,被短伏毛,成熟时果汁鲜红色,后渐变为深红色;果核淡灰黄色,矩圆状圆锥形,长(5)6.5-7.5(8)毫米,径2-3毫米,稍三棱状,基部稍圆,上部具6(7)棱,长约为果的1/3;棱形状不同,长三角状或锥形,棱间有凹槽,果棱下部具网纹或凹点,互相交织。果期8月。

分布于新疆阿克苏河上游。生于山坡、河谷、阶地、砾质土或碱斑附近。常生南坡和东南坡溢出带或冰碛层附近,海拔3 800-4 300米,单株,稀成群落。中亚也有。模式标本产于阿克苏河上游,存圣彼得堡。

本种与N. schoberi L.,N. sibirica Pall. 的区别在于本种具较大的核,表面具网纹和不规则小孔。与N. schoberi L.的区别还在于叶较狭小。与N. sibirica Pall. 的区别还在于果为鲜红色,较大;花序轴具伏生柔毛。此外本种生于高海拔山地而与其他种均不同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98《中国植物志》第43(1)卷 122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
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
牻牛儿苗目 Geraniales
蒺藜科 Zygophyllaceae
白刺属 Nitraria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